编者按: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省委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奋发有为推动广东金融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建设金融强国进程中展现广东担当、广东作为。
为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金融强省再出发·高端访谈”系列报道,对话主要金融机构负责人,展现全省金融系统加快金融强省建设的深度思考和奋发作为。敬请垂注。
中小银行改革是本轮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广东省委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稳做精中小金融机构,为广东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广州农商银行是广东省首批改制成立的农商银行之一,是广州第一家上市的本土银行机构。此外,该行还战略投资控股了潮州农商银行、南雄农商银行、韶关农商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
在大行下沉、息差收窄、风险攀升等背景下,中小金融机构应该如何突围?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独家专访广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建。
中小银行传统盈利模式
难以为继
南方日报:您认为,当前中小银行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和机会?
蔡建:我们有个初步的判断,中小银行的发展进入了深度调整时期。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金融降杠杆、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小银行面临较为严峻的发展形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产质量持续承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已经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列为当前中国经济需要统筹化解的三大风险之一,中小银行规模小,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有限,资产质量面临压力。二是同业竞争压力明显加剧。大型银行依靠资金、科技和综合化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推动经营下沉,中小银行内控管理、科技支撑、人才队伍建设等基础能力相对落后,市场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中小银行业务以传统信贷为主,盈利主要依赖于利差收入,吸引客户主要依靠“价格战”,面对LPR持续下行、净利差快速下降的大背景,传统靠规模和高利差驱动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维持合理的盈利水平面临较大压力。三是科技支撑偏弱。科技支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具有系统领先优势,这方面中小银行还是面临一些压力和挑战。
尽管如此,中小银行依然有市场空间和机会,比如中小银行具有扎根本土、深耕多年的地缘人缘优势,以及自主性强、决策灵活的经营管理等优势,只要不断强化自身支农支小、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特色,充分发挥好深耕本地、贴近客户的独特优势,就能获得很好的发展空间。
南方日报:省委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稳做精中小金融机构。在此方面,广州农商银行近年来开展了哪些工作?
蔡建:新一届总行党委成立以来,我们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系统性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比较好成效:
第一个是重构了经营发展模式。我们构建了以营业网点为主阵地,聚焦中小资产业务的发展模式。历史上广州农商银行网点比较多,但网点的功能主要在结算上,大量的营销人员集中到总行和中心支行,做大额资产业务。这忽视了营业网点贴近群众、贴近社区的优势。现在,我们重新强化网点营销主阵地功能,将网点做实做强为中小额资产业务发展主阵地。第二个是重构了风险管理模式。2021年以来,我们对标对表大型银行和先进中小银行的经验做法,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建成了分工明确、权责清晰、流程顺畅、精准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其中,包括建立专业化的审查人才队伍,出台了专门防止干预的管理办法;对资产业务的全流程进行系统性梳理,对贷前贷中到贷后风险点进行提前防范。第三个是重构了产品服务体系。针对当前银行经营同质化的问题,聚焦中小银行发展定位,以行业分类为基础,全力打造符合发展定位、满足市场需求的中小额信贷业务产品体系,持续加大产品创新,推出更多市场竞争力强、客户满意度高的特色拳头产品,不断强化自身业务特色。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决策灵活、贴近性强等特点,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产品服务,在严控风险基础上,对流程进行系统化改造,以更多特色的产品和灵活的流程,响应市场需求,找到符合中小银行的市场生存空间。
中小额资产业务是“生死之战”
南方日报:您提到重构了经营发展模式,聚焦中小资产业务的发展模式。去年以来,广州农商银行启动实施“三千亿工程”。为何如此重视中小额资产业务?
蔡建:中小额资产业务具有金额小、风险分散的特点,发展中小额资产业务是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定位的本质要求,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
从全国情况来看,在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农村金融机构,都是中小额资产业务占比较高的机构。但2020年底,我们对资产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5000万元以上的大额资产占比较大,这与中小银行应该聚焦中小额资产业务的发展方向相背离。所以我们提出深入实施中小额信贷业务“三千亿工程”,力争2—3年内实现中小额公司信贷业务、普惠小微业务和零售信贷业务规模各达1000亿元。
这是广州农商银行的“生死之战”。这就意味着广州农商银行的中小信贷资产规模要提升1500亿元左右,占整个资产规模的40%。当然,一个健康可持续的中小银行,中小资产占比至少要超过50%,最好能达到80%,才能对中小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有强大支撑,广州农商银行也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南方日报:围绕实施“三千亿工程”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如何平衡增长与风险的关系?
蔡建:实施“三千亿工程”,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找什么样的客户”“到哪里找客户”。为此,我们重点完成几个工作:
一是细分客群。广州农商银行把中小额资产业务发展重点放在助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上,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城中村改造攻坚工程、“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民生工程”等。二是推动经营下沉。充分发挥营业网点营销主阵地作用,推动客户营销更精准,综合金融服务更便捷,选优配强网点人员队伍,持续提升网点营销效能。三是优化业务流程。设立中小额信贷审批中心,优化中小额信贷业务审批权限及流程,精简申报材料,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中小额信贷业务“快办快审快批”。
特色化、差异化是中小银行的生存之道
南方日报:当前,银行业净息差出现持续收窄趋势。这对中小银行业务发展提出了哪些挑战?应如何应对?
蔡建:在净息差不断缩小的现实背景下,中小银行未来如何生存,也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最核心的是要控制风险。只要能较好地控制风险,降低风险减值损失,即使净息差再小,银行也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但是,如何控制风险是个难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破题。一是科学选择客群。要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客户或者信誉优秀的个人,还要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错位选择客群。高风险高收益不是银行的经营原则,低风险低收益也不是风险可控的发展策略。风险可控要求银行对可承受的风险水平必须有清醒的认知。二是完善机制。贷前调查、贷中审批、干部管理、风险处置等方面都要建立起风险防御机制。其中的核心环节是审批,该环节必须客观公正,不能受到不良干预。三是寻求合作。中小银行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与大型银行在竞争中合作,实现各自的发展。
南方日报: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支持县域高质量发展。在国有大行也不断下沉县域金融服务的背景下,广州农商银行如何保持在县域市场的竞争力?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支持“百千万工程”?
蔡建:“百千万工程”的提出,既是支持县域镇域经济以及乡村经济发展,也给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机遇。“百千万工程”与广州农商银行的发展定位是高度吻合的。在“百千万工程”中,广州农商银行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绝对是不应该的。
面对大行下沉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不能采取同质化竞争的经营策略,盲目“卷”价格、“卷”大额,而是要抓住产品这个牛鼻子,持续创新产品、优化产品功能,及时有效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如此才能发挥出农村金融机构扎根县域、自主性强、决策灵活的优势,才能在与大型银行的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保持在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们以“头号力度”推动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落到实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激活服务动能。在总行层面成立“百千万工程”工作小组,部署做强农业金融、做优农村金融、做精农民金融三大方面举措,以省市区各级“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清单为基础,积极对接“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持续加大“三农”领域支持力度。二是强化产品创新,破解服务难题。广州农商银行力求突破传统思维,不断开发符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支持花都区、白云区、番禺区等区域的村建项目。三是建设美丽乡村,补齐服务差距。积极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提供融资。
南方日报记者陈颖实习生陆玺妃股票十倍杠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炒股配资观点